学术上的名称是以这个产品的技术特征来命名的,而市场上的名称是以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为特征的,因此我们看到,尽管学术上“空调”是“空气调节”的意思,包含了制冷/加热/除湿/净化等一系列功能,可是在市场上,在多数消费者的心目中空调已完全等同于“制冷”产品,于是同样是“空调”,在传播中它的意思已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幸运的是,在我们讨论空气源热泵和风冷冷热水机组这两类产品时,发现其实它们都属于学术意义上的名称,这代表从技术上来说,我们是可以讲得清楚的。
首先肯定的是,空气源热泵和风冷冷热水机组不是同一类东西,否则学术专家们就不需要取两个不同的名字来把自己搞糊涂了,很多人对这两类产品模糊不清,是因为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都是从外表入手,就像我们判断人一样,总是忘记了外表下的本质。
空气源热泵和风冷冷热水机组的外表是如此的相像,特别是当我们只看到压缩机、风扇、蒸发器、冷凝器、膨胀阀的时候,几乎认为它们就是同样的东西了,这两个词几乎都是由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:
Airsourceheatpump--空气源热泵;
Aircooledwaterchiller--风冷冷(热)水机组;
我们可以看到,风冷冷热水机组,其本意是风冷冷水机组,“热”是后来加进去的,因此对于此机组来说,“热”是非常次要的功能。
在“空气源热泵”这个词中,非常强调“源”和“热泵”这两个词,因此“热”这个功能是空气源热泵的核心要点--强调的是从空气中取得热量,二者所有的差异都由此而生!也许有人会说,风冷冷热水机组是强调“冷”再到“热”,空气源热泵是强调“热”再到“冷”,都是要供冷供热,不是完全一样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事实上,对于一套蒸汽压缩式机组而言,由于制冷制热的工况功能完全不一样,在这套机组设计的时候,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工况和功能,在这个标准下,再兼顾到其它工况和功能的应用。设计标准只能有一个,要么是制冷工况,要么是制热工况,几乎没有可能,说一套机组设计制造下来,制冷性能是最好的,制热性能也是最好的(这里说的最好,是这套机组自身和自身比较)。因此,功能的差异必然导致设计理念的差异!也就是说,对于一台空气源热泵机组来说,系统所有的参数是以满足制热性能为优先,再考虑兼顾制冷性能。而对于一台风冷冷热水机组来说,系统所有的参数是以满足制冷性能为优先,再兼顾制热性能的。
空气源热泵结构从理念上综合了分体式空调和风冷冷热水机的特点,采用这种分体式结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冻,把水系统置于室内,是一种最可靠、最简单的防冻方式。风冷冷热水机组的结构可以采用防冻液来防冻,但这种方法存在:防冻液填加麻烦、降低热交换器换热能力、和管路件中不同金属产生化学反应等缺点。因此,空气源热泵结构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结构形式!
除了设计理念和整体结构上的不同外,在很多细节上也有不同,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水泵的选用。水泵的功耗,一部分成为动力,最终会消耗在水系统中,而另一部分转化为电机的发热,这部份发热,如果也耗散在水里,在制冷时是有损害的,但制热时刚好相反,多数情况下,制冷制热会使用同一个水泵,因为这样的考虑,两种产品在选择水泵时就有不同的考虑。
离心泵电机的发热被顶上的风扇散发到空气中,不会耗损机器的制冷量,但制热时这部分热量也散发到空气中白白浪费了。屏蔽泵电机的发热是靠泵里面的水流冷却的,当机组用于制热时,这部分热量回到水中得以利用,而制冷时,这部分热量却要消耗机组的制冷量。因为这样的原因,我们在设计产品时,选择泵是做不到制冷制热都两全齐美的,只能以其中一种功能为主来选择泵的类型,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空气源热泵里更多的用屏蔽泵,而风冷冷热水机里面却要用离心泵了。
那么,选错泵对机器的能效有多大影响呢?以一台20KW制热量的空气源热泵为例,做个大概的估算:如果用屏蔽泵,机组的能效比为4.0W/W,改用同参数的离心泵,能效比就只有:3.93W/W,即大约降低2%。对于风冷冷热水机组来说选错泵的影响也类似。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,但要知道:如果某单一因素会使的能效比降低2%,这个因素的影响就已经很大了,高能效比的设备正是在一点一滴细节上做到位,才可以达到的!
以上我们从产品的概念,到设计理念,再到产品的总体结构,乃至产品的内部细节,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空气源热泵和风冷冷热水机的区别,事实上由于功能的差异,环境差异所导致的产品的细微区别还有很多。